【玫瑰】玫瑰组织培养的研究( 三 )



2.6壮苗与生根壮苗培养的培养基为:ms+ba03~05+naa001~01或ms+ba03~05+iba03 。 [4]也可以壮苗为主 , 增殖为辅 , 使增殖与壮苗合二为一 。 玫瑰组培苗增殖与壮苗需光照10~12h , 光照强度2000lx , 温度24~26℃ 。 [4]

玫瑰在组培过程中 , 其生根能力因品种特性、所用植物材料及培养基成分而有较大差异 ,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 玫瑰茎段微繁殖容易生根 , 使用植物激素iaa , iba或naa含量01~05mg/l , 蔗糖含量2%~25%的ms培养基有利于玫瑰茎段生根 。 另外 , 光照、温度等对玫瑰微繁殖生根也有直接影响 , bressan等(1982)研究指出 , 光照时间每天12h以上 , 光照强度适宜则有利于生根 。 一般来说 , 玫瑰茎段组织培养8~10d内则可生根 。 [6]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有利于玫瑰生根 。

2.7炼苗与大田移栽炼苗和大田移植是玫瑰微繁殖获得成功的最后阶段 。 [6]组培幼苗由人为培养环境转移到天然生长环境中 , 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 , 湿度大幅度降低 , 温度不恒定 , 光照强烈 , 微生物多 , 故需炼苗过渡 。 一般玫瑰微繁殖炼苗需经过室内三天的取盖炼苗 , 然后将苗从瓶中取出 , 洗去根部培养基 , 定植在珍珠岩、泥炭、蛭石或沙土中 , 用3~5%的多菌灵喷洗 。 炼苗时要注意基质中的水分含量 , 水分太少 , 不能满足苗生长发育;水分太多 , 导致烂苗 。 炼苗中、后期要注意通气 , 给予足够的光照 , 其幼苗成活率可达80%以上 。 [6]

3玫瑰组织培养中应注的问题———褐化现象

褐化现象是指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切口产生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成褐色的醌类物质毒害植物自身 , 导致培养材料褐变死亡的现象 。 玫瑰在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严重 , 可采取以下措施:

3.1采用适宜的外植体比如实生苗茎尖、枝条顶芽、幼胚等 , 在取外植体之前对母树进行遮光处理20~40d 。 [1]

3.2适宜的无基盐分适宜的无基盐分 , 降低蔗糖浓度 , 降低激素水平 , 加吸附剂05%~25%的活性炭可以减轻材料的褐变 。 [1]

3.3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和其他抑制剂如有机酸、蛋白质水解产物 , 氨基酸 , 硫脲 , 二氨基二硫化甲酸钠 , 亚硫氢酸钠 , 氰化钾 , 二硫苏糖醇多氨等 , 可有效的抑制褐变 。

3.4反复转移 , 降低温度 , 进行暗培养 , 增大培养基硬度 , 是控制褐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
【【玫瑰】玫瑰组织培养的研究】

推荐阅读